Flows

📕 狮子的书单推荐

2023 年沉迷塔科夫,所以这期不出意外地鸽了。

2022 荐书

《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标签
📕 短篇
👨‍💼 一人一篇
💡
日子因为寒冷无聊而变得坚硬,像是一块去年的面包。我们用钝了的刀切下来一小块食用,没有什么胃口,慵懒,昏昏欲睡。 过了一会儿,父亲走下楼,走出了自己的领土——他是一个被击溃的人,一位刚刚失去了自己宝座和王国的、被流放的国王。
💡
那些积攒下来的,想留到更有把握时再写的东西,现在再也无法写下来了。也不用忍受写作的挫败了。也许你根本就不会把它们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把它们扔在一边,迟迟不肯动笔。但现在,他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了。
💡
贫穷的人们,总爱死抓住手上的东西不放。这是生活令人如此绝望的其中一个原因。

你知道豆瓣有种收藏夹叫做“『收藏』每人一部代表作之短篇小说集”吗?

这本书是这样的收藏夹。

《消失的13级台阶》

《消失的13级台阶》
《消失的13级台阶》
标签
📕 推理
💡
神父点点头,走到跪在地上的死刑犯面前,背对着祭坛上的十字架,用严厉的口吻说道:“你忏悔一生的罪过吗?你忏悔做了违背全能的神的事吗?”“我忏悔。”“那么,我饶恕你的罪过。”听到神的话,南乡觉得自己的头就像遭到了重击。160号犯的罪,神都赦免了,可是人类不赦免。
💡
470号被带到了踏板前,南乡拼命地把震耳欲聋的读经声和死刑犯的号叫声从大脑里赶出去。在这种时候,支持了他的是赞成报应刑主义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只有绝对报应才是正义的——470号的脚踏在了踏板上。绝对报应是刑罚最根本的意义——南乡一边在心中重复着康德的话,一边拿起了麻绳。假定有一个公民社会将要解散,假定世界到了被灭绝的最后时刻——南乡将裹着黑色皮革的绳套,套在了470号的脖子上。杀人者必须被处以极刑——“我没有杀人!”,南乡听到了从眼前那个被蒙上了面罩的470号嘴里发出的声音。紧接着,就像地震时发出的地声,冲击着整个刑场。踏板被抽掉,刑场与地狱连为一体。470号的身体就像被突然出现的洞穴吸走了一样,转瞬就消失了。麻绳被拉直的同时,传来了窒息的声音、骨折的声音和麻绳摩擦的声音。

借推理的外壳,藏着不少对刑法制度的思考。推崇“科幻作家水平往往体现在他对非科幻部分专业的掌握程度”之类理念的人会喜欢这种小说。

《三体Ⅲ》

《三体Ⅲ》
《三体Ⅲ》
标签
📕 科幻小说
💡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高中时,用硬盘还原工具在学校微机室电脑中翻到了一堆好玩的东西。有一个文件名是数字乱码的文本,讲述了在一个无规律的行星系统中,秦始皇为了计算太阳的运行规律,指挥千军万马组建了一个人肉计算机的故事。我打开 windows 的文本编辑器,用方向键一行一行翻完了这篇文本,俨然一副沉迷网络小说的样子。时隔一旬,借来三体系列,熬了几次夜,近乎一口气看完这部近百万字的科幻。

在我看来,前两部的故事性和传统小说相比显得很稚嫩。可能幻想小说都有这样的通病:围绕一个基础设定去设定关键情节,同时,如果写得不好,读者能很明显看出故事的“人工”痕迹。

在设定上,三体系列非常有意思,就比如,抛开三体,歌者和二向箔作为单独的短篇也是绝妙的。尽管已经在无数地方被科普过“二向箔”,三体Ⅲ还是凭借对它仅几十页的描述打动了我。把代表热情和希望的太阳毁灭给人看太壮丽了,幸存的地球人在经历前两部三体跨越数百年反抗后,终于等来了结果的这一天。只是破除黑暗黎明的不是朝霞,而是日落。

毫无疑问,弱小和无知是生存的根本障碍,但人类花了好几百年,交上的是傲慢的答卷。“孩子,这里太阳升起来了。”弗雷斯在大动乱后给程心打电话时这样描述到。显然,态度在此刻已经没有意义,“现在,太阳真的在融化,把它的血铺展在二维平面中,这是最后一次日落。”

把傲慢列为禁品,人类能活得再久一些吗?不能。这是副标题“死神永生”所暗示的,在这样的宇宙,时间显得没有意义。这也是相比长篇小说,短篇难以描述的震撼。

《性学观止》

《性学观止》
《性学观止》
标签
📕 百科
💡
********
💡
***********************************************************
💡
*************
💡
**********************************
💡
********

有些时候,严肃和性感一样令人着迷。

2021 荐书

《知觉之门》

《知觉之门》
《知觉之门》
标签
🌌 神秘主义
📕 启示录
💡
任何有精神的肉体 ,注定要独自忍受痛苦 、独自畅享欢乐 ,这是人之本性 。除非经过符号化的过程而间接地被他人感知 ,否则知觉 、情感 、洞察 、幻想 ,凡此之类 ,都属私密 ,不能被传达到外界 。他人经验的相关信息 ,我们可以共享 ,但他人的经验本身 ,我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体会的 。小至家庭 ,大至国家 ,任何人类组织 ,无非是一个个岛宇宙的社会。
💡
每个人诞生在自己的语言传统中,是其受惠者,也是其受害者——之所以是受惠者,是因为语言提供他有关于其他人的经验的累积记录,之所以是受害者,是因为语言使他相信,简化的意识是唯一的意识,也因为语言会迷乱他的现实感,所以他容易把自己的概念视为资料,把字词视为真实的事物。
💡
我越是思考语言的问题 ,越觉得语言中存在某种无用 、平庸 、甚至 (恕我直言 )愚蠢的东西 。与语言相比较 ,当你在荒山和古丘陵的废墟前 ,当你专心致志 ,面对面地直观到地球的重力 、自然的平静 ,你将何其震撼啊 !

初看以上摘录,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本批判“语言”的书籍。更甚有人会认为这书是宣传致幻剂的异端,因为封底就留有赫胥黎的遗笔“LSD,100毫克,肌肉注射!”。实则不然,赫胥黎只是借批评人造符号的口吻来凸显造物的美妙之处。他认为世界(或者说世界的本质)复杂而玄妙,以至于人只能通过创造符号传递概念以理解其表象,却不能欣赏其内在奥妙。他认为人脑用以认识世界的工作原理类似带有旋钮的节流阀。为了探索世界本质的奥秘,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打开”节流阀。而致幻剂,就是赫胥黎尝试的手段之一。

现代神经科学已经证明人脑的注意力机制确实类似节流阀,而不是常识所认为的“灯塔”。现在我们也有更多除了毒品以外用于打开节流阀的手段。就这几点来看,赫胥黎的解释非常成功。通过《知觉之门》,他成功让我理解形而上的美妙。我期待更多相关研究。

相关博客:《神秘主义的艺术》

《山月记》

《山月记》
《山月记》
标签
📕 短篇小说
🌸 日本文学
💡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
拂晓四点左右,我醒了。一股纤细、温柔的笛音从外面的暮色中传了过来。舒适的音色。和平,甜美,好像随时会消失…… 后来才知道,笛声每天早晨都会在这个时刻吹响,据说是为了给睡在家里的人们带来美梦。多优雅的奢侈! 我放眼眺望其他云彩。令人不由得要屏住呼吸的、壮大、明媚的云朵如巨柱林立。它们的脚站立在水平线上,顶部在距离天顶三十度以内的范围。这是怎样的崇高!下方有如冰河的阴翳,随着不断向上,可以看到从幽暗的蓝到朦胧的乳白之间所有微妙的色彩变化。背后的天空被迫近的黑夜渲染成一片丰富而厚重的蓝青色。在它底部,流动着蓝紫色的深沉得近乎娇艳的光和影。虽然山岗上已经漂浮着落日的影子,但在巨大的云层顶上,映照着白昼般的光芒,世界充满着如火如宝石一般、最华丽最柔和的光明。那是比能想象到的任何高度都更高远的地方。从下界的夜里所眺望到的它那清净无垢的华美和庄严,不止是令人惊叹。 对任何事,我都带着一种沉着的绝望进入。正如去海边时,我带着自己随时会淹死的确信前往一样。但是这么说,决不意味着我在自暴自弃。非但如此,我大概一直到死都不会丢掉快活。这种确信无疑的绝望,甚至成了一种愉悦。那是一种近乎信念的东西——有清醒的意识、勇气、乐趣,足以支撑着我走完今后的人生路。不需要快乐,也不需要灵感,只凭义务感就能好好走下去的自信。用蚂蚁的意志,一直高唱蝉的歌曲的自信。

这两年短篇看得不少。除去科幻短篇,还看过不少国际知名作者的短篇集。我愿称中岛敦的这本《山月记》为我看过的短篇中的最佳。如果要为我看过的百来本小说排个清单的话,这本就是榜首!

并非因为喜欢选题,这喜欢也和翻译无关,比如同样是日文翻译过来的芥川龙之介和太宰治的短篇——这两者的大名甚至被用来命名日本最高文学奖项——但我喜欢《山月记》更甚于后者的作品。看很多作者的短篇集我都要挑挑拣拣,弃几篇无味的,再拣出几篇深刻的出来单独欣赏,然而要我说《山月记》中每篇都是一流,甚至超一流作品!我向来不喜欢历史故事,也包括对历史故事的翻案,但中岛敦的故事性太美了,他用某种我无法言说的“文学性”折服了我。

在看《山月记》时我一直在想,撇开政治因素,鲁迅尚可以作为中日的“国民作者”,但是在上学时却没有看到任何一篇作为汉儒学者的中岛敦的作品,实在是很遗憾。更可惜的是中岛敦英年早逝,没有更多作品传世,要不然我打赌他的影响力会突破日本,横贯东西。

2020 荐书

若是每过一年,就在地狱里记账的单子上翻过一页纸的话,大家都会感觉日子是由慢到快的。童年时,微风,蝉鸣,巷子的嚷嚷,透心凉的冰棍,还有,你在沙滩一角花了整整一下午堆砌好的黄色城堡,这些东西就能支撑起你一整个夏天的回忆。那时候日子过得太慢,你想长大。然后真的长大了!就在一夜之间,你的回忆里塞了太多东西,这些累赘成了时间的分母,所以日子越来越快。但得到的多了,失去的也多了。你会逐渐忘记青梅竹马的长相,忘记恩师的姓名,忘记你和朋友在树下埋下的宝藏(或许你们当时只是埋了个地瓜)。后来你也被人忘记。


以上不过是我对今年过得太快的一个吐槽。吐槽归吐槽,该赚钱吃饭时还是得好好打代码;想要精神充实,那只能多看几本闲书。鉴于今年阅读量不是很大,以下推荐的五本书几乎刚好占满了我今年评分为五星的书目。再多,没有啦~

《短篇小说课堂》

《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
《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
标签
📕 短篇小说
🎓 巴黎评论系列
💡
我把香烟弹到阴沟里,蓦的意识到原因何在,我不爱她,香烟嘶的一声熄灭了,和真相一样。
💡
未经审视的生活值得一过,如果有人能够有幸一试。那大概是动物的生活,勇敢,机敏,凭直觉而非想法或决策行事,忠于伴侣,幼崽和族群。可能正如我们都知道的那样,过着十分有趣和幸福的一生。狗们在做梦,在清冷高空盘旋的老鹰,它心灵的敏锐超出我们的想象。牲畜的平静使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蒙羞,什么样的批评家能拥有猫的机敏?我们一直用狮子的威严作为王权的象征,用一动不动睁大双眼的猫头鹰作为智慧的象征,用鸽子温和的美貌作为神之精神的象征。
💡
我们通过感官感知这个世界,每当我们回忆往事,我们总会借助感官的记忆,以此来感受那些曾经存在、而今却消逝了的事物。仅仅想到“我曾爱过阿曼达”不足以让我感受到失去的爱情,我通过回顾她的笑容、头发上的气味,以及她皮肤上那道细小的疤痕,才能体会到逝去之爱。只有具体感官细节的积累,才能准确地唤起怀旧的思绪——换言之,我们该听从写作艺术的古老训诫:切勿多说,展示即可。

这本是年初阅读的,由于时间过得太久,我甚至翻开目录,看到各短篇的标题后也不能回忆起故事情节来。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描绘故事的语言和故事本身一样伟大。

语言,我是说精巧的修辞,语句的节奏和段落组织。在各作者神奇的笔下,语言能迸发出强大能量。比方说,《飞毯》是为读者描绘似水流年的一篇短文,推荐《飞毯》的作家丹尼尔•奥罗斯科评论道:“(这种故事)很难写好,因为它们容易陷入多愁善感的境地——那是一种过度抒发的情感,也就是说,让人觉得造作而虚假。......《飞毯》读起来就像一则回忆录。主人公的叙述包含了他对孩提时期的记忆,用带有感情色彩的细节召唤出童年的一整个夏天。”而后,他解释了如何写好记忆细节的语言技巧,也就有了上面推荐语录“......切勿多说,展示即可”那一段。

这本书集合的各短篇小说品质一流,且各篇背后也有解说与评论,所以不同担心看不懂,需要关心的反倒是当语言的能量一股脑涌入大脑时, 脑海里以往看过的短篇的形象可能会在它们的冲撞下变得支离破碎。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标签
📕 散文
🎓 经典
💡
我住到林间,是想过设想中的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能否学到生活所要交给我的,而不希望到临死之际才意识到我尚未真正的生活过。
💡
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人。
💡
时间是供我垂钓的河,我从中汲水,却同时发现了河里的淤沙,意识到它是如何清浅。它涓细的脉流漫过,但留下了永恒。
💡
人们赞美且认为成功的生活方式,只是千万种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为什么我们要推崇这一种生活方式而贬低另一种呢?
💡
仅仅时光流转,也不一定带来他的黎明。那扑灭眼眸的光明,对我们仅仅意味着黑暗。而只有那一天的黎明才能将我们真正唤醒。更多的日子将被黎明照亮。太阳也是一颗晨星,如是而已。

// 去年就想推荐了,今年看了新的译版,这本装帧漂亮,读起来都更舒服,推荐入手。

金钱,权力,名声,地位... 你认为抛弃这一切,难吗?也许对深陷世俗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简直无法回答。但对梭罗而言,这甚至不能被当作问题发问。

梭罗提倡人们用一种朴素的、精神充实的状态去生活,以度过每一个昼夜的更替。他也身体力行,孤身一人走进瓦尔登湖边的丛林,用借来的一柄斧子,打造住所,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梭罗在此开荒种植、游玩探索、读书写作,将在此居住的两年多时光中的种种思考,浓缩为《瓦尔登湖》这本哲思气质浓郁的散文集。两年来,没有友邻作伴,有的只是来房间门口觅食的麻雀和进屋与主人捉迷藏的野鼠,但梭罗一点儿也不孤独。他拥有几乎所有现代人没有的勇气,自由选择生活的勇气,只面对生活的“衣食住”这种基本事实,从自然中学习灵性。最终,他也学成了,专属于梭罗的自由——人没必要在游行和典礼中结队前行,而应随着自然的律动呼吸——这是与宇宙心脉相通的狂欢。

《瓦尔登湖》是一本伟大的书。

《大雪将至》

《大雪将至》
《大雪将至》
标签
📕 小说
👨‍💼 新锐作家
💡
有时候,当他在草地上躺得足够久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大地在他的背下十分轻微地起伏。在这样的时刻,他知道,这是周围的群山在呼吸。
💡
他非常强壮,只是有些慢,他想得慢,说话慢,走路也慢,但是他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脚步都会留下痕迹,而且是精准地留在他认为应该属于它们的地方。
💡
伤疤就像岁月一样,一个接着一个,一年又一年,所有的这些一起造就了一个人。
💡
从一出生开始你就一点接一点地在失去什么,一开始是一只脚趾,然后是一只胳膊;一开始是一颗牙,然后是整幅牙齿;一开始是一点回忆,然后就是整个记忆,就是类似这样的,一直到某个时刻什么都没有留下来。然后他们把你最后那部分剩余扔进一个洞里,田土埋起来,然后就完了。

也许在我漫长的生命里并没有出现什么要加害于我的东西,所以我不大欣赏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种激情澎湃的句子。相反,我喜欢《大雪将至》中主角艾格尔的坚韧气质。小说寥寥几万字,描绘了艾格儿从出生到死亡七十来年的经历。他是私生子,在亲戚家刻薄的环境中长大,还因殴打瘸了一条腿。人生何其漫长,每一年你都在长大,但每一年你都在失去点什么。自艾格尔从亲戚家出逃后,他经历雪崩,痛失妻子;战争,目睹好友的死亡。所有生命的馈赠终究还是要从他手中夺回去。

“但是他一直活着”,作者写道。这种坚韧气质并不是众所周知的英雄气概,反而是一种白开水味,没有威士忌配菜的,平淡无奇的继续。艾格尔用瘸了的腿继续行走,他非常慢,慢到能看清生活的真相,看透自己的死亡,但他依旧挺直腰板,从容前行。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漫长的死亡。我们从死亡的山底出发,一步步向上攀爬,途经山腰,饱览风景,但也不能停下,直到接近山巅,迎接风雪。山顶倒是没有闪电和雷鸣,只是大雪迟早会没过头顶。那时候,我们会愤怒着、咆哮着,向神索取曾经被剥夺的一切,还是安然长眠呢?作者为艾格儿做出回答:“他的生命里现在没有任何人了,但是他有他所需要的一切,这就够了”。

《大教堂与集市》

《大教堂与集市》
《大教堂与集市》
标签
📕 杂文
💻 计算机
🌊 开源运动
💡
通常,那些最有突破性和最有创新力的解决方案来自于你认识到你对问题的基本观念是错的。
💡
好的软件作品,往往源自于开发者的个人需要。
💡
优秀的程序员知道写什么,卓越的程序员知道改写(和重用)什么。
💡
开源社区最强大的一个长项就是非中心化的同行评审。
💡
“玩”是创造性活动中最具经济效能的工作模式。
💡
「黑客的态度」
1)这个世界充满了迷人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
2)不要解决一个问题两次。
3)无聊和乏味是有害的。
4)自由是件好事。
5)态度不能代表能力。

前阵子找工作的时候,HR 曾问我,“日常开发也许是非常枯燥和繁琐的,没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给你研究,你怎么去面对这种情况呢?”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所有代码细节的背后,都有更深的细节可供挖掘。我不愁日常工作枯燥无味,因为我总能用玩的心态去发现及解决新的问题”。之后,我的同事评价我说:“是个能自己创造需求的人”(其实就是找出并解决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看过的作品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自己的观念,从而影响行为。回顾《大教堂与集市》时,我发现“黑客的态度”居然深刻地指导了我现阶段的学习与工作。虽不说观念到底是正确与否,但这种给自己带来改变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想体验的朋友,“此书完全值得一试”。

《八百万种死法》

《八百万种死法》
《八百万种死法》
标签
📕 小说
🔫 悬疑
💡
警察看过太多的死亡和惨状,为了今后继续面对这些,他们往往需要把死者非人性化。我还记得我头一回从旅馆房间抬尸出门的经验。那人吐血而亡,死后多日才被发现。我和一名资深巡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尸体塞入尸袋。下楼时,每下一级楼梯,我的搭档就任由尸袋磕碰一次。就算抬一袋土豆,他也不会如此大意。……后来,我成了那个抬尸体下楼撞楼梯的人,数钱分钱的也是我。风水轮流转。我在想,总有一天,尸袋里的那个人会是我。
💡
如果我胆大我会跳窗。我可以坠到一半改变主意然后笑完另一半距离。但我胆子不够而刮胡刀片又不能用。一切都是徒然。美好时光已经耗尽。钱斯,抱歉。你带我见识美好时光,但一切皆成过去。棒球打至八局人群已散尽。所有欢呼已成幻影。比分多少又有谁在意?无人愿意为我一掷千金。无人愿意与我共结连理。无人愿意救我一命。我已倦于微笑。我已疲于奔命。美好时光已成为过去。
💡
有句名言说“理解一切就能宽恕一切”,要是我知道了他的整个人生,也许就能理解他的嗜血欲望来自何方。但我不是非得宽恕他不可。宽恕是上帝的职责,不是我的。

每当我向别人推荐这本书时,都会附带一句:“《八百万种死法》并不是真的讲了八百万种死法”。其实故事描述的只是主角在有八百万种死法可能性的城市里破案的经历。案发城市浸泡在荒诞中,和酒精、妓女、谋杀案一起,发酵,把惊险的破案经历酿出了独有的风味。

读起来颇有《仿生人》的味道,但限于水平,我讲不清楚其中的联系到底是什么。

2019 荐书

2019 是无情的一年,所有事情都背叛了我的想象。能力所限,我总觉得能把握住的事情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我狭隘的世界里,能随心所欲地阅读成为了一种相当慰藉的温暖存在。

我通常会一股脑看一堆话题相关的资料,比如,年末我看了几部关于量子物理方面的科普,甚是喜欢,所以额外找来一些纪录片看。不过,看得多并没有记得多。和常人相比,我感觉自己的记忆非常不可靠。充斥我的大脑的记忆,是混沌的,且极易被篡改。

好在,我鲜有回想与总结的习惯,“真相”对我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另外,“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所以原本我想写一篇年终总结之类的东西,想一想之后还是放弃了。在此,就用推荐十本书象征性做个年末回顾吧。除了因为它们本身精彩,想推荐给其它人之外,这十本书贯穿了我整个  19  年的生活与思考,象征着我对  2019  最深刻的嗅觉与触觉,是我向过去寄出的一封信,是我整个狭隘世界的还原。

若无特别说明,书目按阅读时间编排。除去专业书籍和私人书目,剩下的是好读的作品。

《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 The Art of Learning》
《学习之道 The Art of Learning》
标签
👨‍💼 自传 / 小说
🎓 学习方法论
❤ 元认知体验
💡
我把艺术看作是一项运动,它朝着真理的方向渐行渐远,就如同我在穿越一个隧道,我越是往前走那隧道就越来越深邃,越来越宽广。我对象棋这个游戏了解得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还有无数的知识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我就是这样一路走来,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和对神秘莫测的象棋深切的崇敬之情,从每一段美好的岁月中走了过来。
💡
成为他人眼中的巅峰人物与生活质量之间毫无关系,我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我学会了如何化解进攻而纹丝不动。我发现自己算计得少了,但感觉得多了。
💡
你要和它有相同的愿望,说同样的语言。你不要去破坏马的精神。母亲继续说:‘如果你是直直地朝一匹马走过去的话,它会看你一眼然后就跑掉了。你没有必要这样正对着马的方向。不要面对面,从旁边慢慢接近它就可以了。连一匹成年的马也可以被驯服,你要做的只是友善地对待它,并把你的意图转变成它的意图。’

就算脑科学研究得再透彻一些,透彻到足以指导学者们写出对大众而言更普适的学习方法指导书…只是哪怕再多“One Paper Book”的灵感可能都不及这本书给人的启发。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本小说,用自传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它摆脱了教条与传统的方法论,有血有肉,食之有味,所以能从缓缓流露的故事中体会作者到的思想。

这本书翻译为《学习之道》并不合理,直呼原名《The Art of Learning》才能彰显其哲思气质。作者并没有着力于指导读者使用他的方法论进行实践,其实书中也根本没有单独提到什么“方法论”。作者用流畅的故事叙述铺陈开的是他在生活过程中的思考,因为这种思考并不是直接的学习方法,只是一种第三人称的阐述,所以能从中体会一些作者的认知方法。作者希望你能从故事中领会他的认知观念,如序言所说:“忘记那些数字。去真正去掌握那些最能引起共鸣的信息,并将其彻底地融合,直至成为一体,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它”。

总之,阅读本书是一段灵感迸发的美妙旅程。

《黑客与画家》

《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文集》
《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文集》
标签
📕 杂文
💻 计算机
🌊 互联网
💡
做一个异端是有回报的,不仅是在科学领域,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只要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你就有很大的优势。
💡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
💡
当今时代,其他行业的人,都必须依附于流水线的工业化生产才能谋生,除了艺术家,几乎只有程序员可以靠个人手艺谋生。程序员就是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人。如果编程与绘画和写作是同一类工作,黑客是否有机会像伟大艺术家一样备受尊崇、流芳百世?
💡
「黑客伦理」
1)使用计算机以及所有有助于了解这个世界本质的事物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任何事情都应该亲手尝试。
2)信息应该全部免费。
3)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4)判断一名黑客的水平应该看他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看他的学历、年龄或地位等其他标准。
5)你可以用计算机创造美和艺术。
6)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

如果说小说是把观点隐藏在故事中,那杂文正好是反过来操作的:它直接披露观点,而故事往往只是副产品。多说一句,你必须相信我的是,尽管都是“讲道理”,鸡汤和杂文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负责跳过故事过程描绘结果,后者的结果是基于过程的预判(通常建立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

书的作者是一个极优秀的工程师,这种身份注定了他在某些观点上偏激,尤其相关技术方面。所以才铸成了《黑客与画家》这样一本充斥着个人意见的杂文集。人们谈论此书时往往针对书中那些看起来傲慢的、充满批评意味的观点大声反驳,比如有人评价道:“此书就是一本 Lisp 语言广告”,但他忽略的正是作者高瞻远瞩的预判,那才是体现作者逻辑合理、思想深刻的地方。如《设计者的品味》一文中说道,“设计是简单的、解决主要问题的、艰苦而具有启发性的...看似容易的再设计”,虽然作者对此做的说明都是基于个人的思考与想象,但其描述与当今流行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席克定律、泰思勒定律等普适原则不谋而合,此段堪称全书最佳。

从某种角度而言,能让你全身心投入,赞美、膜拜亦或批判的文章都是好文章(我是说杂文)。想来检验你对技术工作、对互联网是否一无所知的话,《黑客与画家》是一本极其经典,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标签
📕 短篇小说
🌈 通俗易读
💡
大艺术家就是那些将个人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人们。
💡
我们所爱的,常常不是一个男人,而是爱情本身。那天晚上,月光才是你的真正情人。
💡
后来他们开始安安静静讨论起来,用和平而智慧有限的人的一种稳健理由,辨明政治上的大问题,结果彼此都承认人是永远不会自由的。
然而瓦雷良山的炮声却没有停息,用炮弹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许多在期待中的快乐,许多在希望中的幸福,并且在远处,其他的地方,贤母的心上,良妻的心上,爱女的心上,制造好些再也不会了结的苦痛。
这就是人生!索瓦日先生高声喊着。
您不如说这就是死亡吧。莫利梭带着笑容回答。

莫泊桑之所以为短篇小说之王,并不只因为他写过几乎所有人都在课本中读过的《羊脂球》或《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固然是一流作品——但他深厚的笔力其实隐藏在数目众多的作品集里。这本精选集,充分地把莫泊桑精巧的短篇布局能力展示出来。他的短篇情节巧妙,气氛合理,语言朴实,读来简单,也道理深刻,不让人觉得轻浮。

相比人人喜欢的欧亨利式的绝妙反转与夸张的幽默,莫泊桑在作品中展现的情节反转和幽默毫不逊色。除此之外,他平实的语言,给叙事带来丝毫不拖沓、不刻意的画面感,换言之,“气氛”。《散步》是整本中我最喜爱的一篇,虽然情节简单,但是他描绘出的气氛——关于渺小的绝望与存在的无意义等气氛。情绪混杂在气氛中由缩影瞬间炸裂开的那刹,我似乎和主角心意相通,并为之深深震颤。

他听见周围、头上、到处都响着一种混乱的、广阔的、继续不断的、由无数不同的声音组成的嘈杂声,这种低沉的嘈杂声,近处有,远处也有,是生命的既广泛又巨大的悸动,是巴黎的呼吸,巴黎正像一个巨人似的呼吸着。 《散步》

这就是我心目中超一流的作品。所以看到豆瓣有人评论因情节简单把《月光》和《散步》等短篇看作水准欠佳,在此,我表示水准欠佳的一定不是作品......

更多具体的细节就不剧透了。总而言之,莫泊桑的许多短篇好读且好看。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标签
📕 杂文
👨‍💼 王小波
💡
有些话仿佛永远讲不出口,仅仅是因为别人已经把反对它的话讲了出来。
💡
在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现在就是这样一句话:读书、写作。理想主义的光辉已经暗淡,人类不再抱着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现实问题上去,当一切都趋于平淡,人类进入了哀乐中年。
💡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

说起王小波,不得不先提连岳。有人曾强烈推荐我看连岳的文章,所以我看过不少他的随笔。其实并不是出于喜欢,而是想找到不喜欢的理由。理由一直没找到,直到今年看完这本文集。

且说连岳,他的思想很前卫;文笔流畅,行文引经据典,议论扎实。这种行文风格大可在小波的笔下找到踪影。(在连岳的《予人慧命者的王小波》一文中,有其崇拜小波直至魔怔的描写:“对我来说,王小波的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模仿他,他的文风、他的思维,然后到处推销他,就像被鬼上了身。”)然而王小波的文笔再好模仿,有一点连岳没有——说真话与讽刺。连岳能写:“生活与投资的核心是乐观一点,勤奋一点,长长本事,相信自己能够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行了。”;而王小波能写“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前者的政治正确太过乏味,而后者却能极大地引起我的共鸣。

政治正确是什么?读连岳的文章,你会发现尽管他的观点标新立异的,但是其内在,无时无刻不在“维护读者的利益”,也就是在“宠着”读者,没有“真话”,以至于你不能大声反驳他。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一种“不能证伪”的观点,不算科学,也不算智慧,并不值得稀罕。

好了,多说无益,和我一起来看王小波吧,体会纯正的小波派文笔和小波牌批评。只要你心里曾经住过一个追求智识、迷恋自由、浪漫与逻辑并存的有趣小孩,那小波的文字就能从你的灵魂里,生出一团火来。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标签
📕 诗歌
🌸 日本文学
💡
玩耍着背了母亲,
觉得太轻哭了起来,
没有走上三步。
💡
浅草的热闹的夜市,
混了进去,
又混了出来的寂寞的心。
💡
筱悬木的叶子落下来触着了我,
以为是记忆里的那个接吻,
吃了一惊。
💡
总之歌这东西不会灭亡的。我们因了这个,也就能够使那爱惜刹那刹那的生命之心得到满足了。

“这一生要永远读诗。寂寞的时候,念一首石川啄木。”,一首就够了,清澈的忧郁和细腻的敏感要是一股脑吃多的话,反而会索然无味。

石川啄木是个一生贫病交加,26 岁就早早殒命的诗人。读他的诗,会发现这种东西真是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写出来;也会在译者注中看到,在活着糊涂且开心与痛苦并清醒之间,石川啄木多次作出的抉择。

我推荐你在床头放一本,以便不时翻阅一下,重温体会之精妙。

在灯光底下,
把冻了的墨水瓶用火烘着,
眼泪流下来了。

2019 下期预告

如果不鸽的话:

  • 罗生门
  • 日本未来时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怦然心动
  • 瓦尔登湖

注:已鸽(2020年8月5日 01点47分)


Copyright © 2024 Lionad - CC-BY-NC-C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