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子的书单推荐
2022 荐书
《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标签
你知道豆瓣有种收藏夹叫做“『收藏』每人一部代表作之短篇小说集”吗?
这本书是这样的收藏夹。
《消失的13级台阶》
标签
借推理的外壳,藏着不少对刑法制度的思考。推崇“科幻作家水平往往体现在他对非科幻部分专业的掌握程度”之类理念的人会喜欢这种小说。
《三体Ⅲ》
标签
高中时,用硬盘还原工具在学校微机室电脑中翻到了一堆好玩的东西。有一个文件名是数字乱码的文本,讲述了在一个无规律的行星系统中,秦始皇为了计算太阳的运行规律,指挥千军万马组建了一个人肉计算机的故事。我打开 windows 的文本编辑器,用方向键一行一行翻完了这篇文本,俨然一副沉迷网络小说的样子。时隔一旬,借来三体系列,熬了几次夜,近乎一口气看完这部近百万字的科幻。
在我看来,前两部的故事性和传统小说相比显得很稚嫩。可能幻想小说都有这样的通病:围绕一个基础设定去设定关键情节,同时,如果写得不好,读者能很明显看出故事的“人工”痕迹。
在设定上,三体系列非常有意思,就比如,抛开三体,歌者和二向箔作为单独的短篇也是绝妙的。尽管已经在无数地方被科普过“二向箔”,三体Ⅲ还是凭借对它仅几十页的描述打动了我。把代表热情和希望的太阳毁灭给人看太壮丽了,幸存的地球人在经历前两部三体跨越数百年反抗后,终于等来了结果的这一天。只是破除黑暗黎明的不是朝霞,而是日落。
毫无疑问,弱小和无知是生存的根本障碍,但人类花了好几百年,交上的是傲慢的答卷。“孩子,这里太阳升起来了。”弗雷斯在大动乱后给程心打电话时这样描述到。显然,态度在此刻已经没有意义,“现在,太阳真的在融化,把它的血铺展在二维平面中,这是最后一次日落。”
把傲慢列为禁品,人类能活得再久一些吗?不能。这是副标题“死神永生”所暗示的,在这样的宇宙,时间显得没有意义。这也是相比长篇小说,短篇难以描述的震撼。
《性学观止》
标签
有些时候,严肃和性感一样令人着迷。
2021 荐书
《知觉之门》
标签
初看以上摘录,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本批判“语言”的书籍。更甚有人会认为这书是宣传致幻剂的异端,因为封底就留有赫胥黎的遗笔“LSD,100毫克,肌肉注射!”。实则不然,赫胥黎只是借批评人造符号的口吻来凸显造物的美妙之处。他认为世界(或者说世界的本质)复杂而玄妙,以至于人只能通过创造符号传递概念以理解其表象,却不能欣赏其内在奥妙。他认为人脑用以认识世界的工作原理类似带有旋钮的节流阀。为了探索世界本质的奥秘,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打开”节流阀。而致幻剂,就是赫胥黎尝试的手段之一。
现代神经科学已经证明人脑的注意力机制确实类似节流阀,而不是常识所认为的“灯塔”。现在我们也有更多除了毒品以外用于打开节流阀的手段。就这几点来看,赫胥黎的解释非常成功。通过《知觉之门》,他成功让我理解形而上的美妙。我期待更多相关研究。
相关博客:《神秘主义的艺术》
《山月记》
标签
这两年短篇看得不少。除去科幻短篇,还看过不少国际知名作者的短篇集。我愿称中岛敦的这本《山月记》为我看过的短篇中的最佳。如果要为我看过的百来本小说排个清单的话,这本就是榜首!
并非因为喜欢选题,这喜欢也和翻译无关,比如同样是日文翻译过来的芥川龙之介和太宰治的短篇——这两者的大名甚至被用来命名日本最高文学奖项——但我喜欢《山月记》更甚于后者的作品。看很多作者的短篇集我都要挑挑拣拣,弃几篇无味的,再拣出几篇深刻的出来单独欣赏,然而要我说《山月记》中每篇都是一流,甚至超一流作品!我向来不喜欢历史故事,也包括对历史故事的翻案,但中岛敦的故事性太美了,他用某种我无法言说的“文学性”折服了我。
在看《山月记》时我一直在想,撇开政治因素,鲁迅尚可以作为中日的“国民作者”,但是在上学时却没有看到任何一篇作为汉儒学者的中岛敦的作品,实在是很遗憾。更可惜的是中岛敦英年早逝,没有更多作品传世,要不然我打赌他的影响力会突破日本,横贯东西。
2020 荐书
若是每过一年,就在地狱里记账的单子上翻过一页纸的话,大家都会感觉日子是由慢到快的。童年时,微风,蝉鸣,巷子的嚷嚷,透心凉的冰棍,还有,你在沙滩一角花了整整一下午堆砌好的黄色城堡,这些东西就能支撑起你一整个夏天的回忆。那时候日子过得太慢,你想长大。然后真的长大了!就在一夜之间,你的回忆里塞了太多东西,这些累赘成了时间的分母,所以日子越来越快。但得到的多了,失去的也多了。你会逐渐忘记青梅竹马的长相,忘记恩师的姓名,忘记你和朋友在树下埋下的宝藏(或许你们当时只是埋了个地瓜)。后来你也被人忘记。
以上不过是我对今年过得太快的一个吐槽。吐槽归吐槽,该赚钱吃饭时还是得好好打代码;想要精神充实,那只能多看几本闲书。鉴于今年阅读量不是很大,以下推荐的五本书几乎刚好占满了我今年评分为五星的书目。再多,没有啦~
《短篇小说课堂》
标签
这本是年初阅读的,由于时间过得太久,我甚至翻开目录,看到各短篇的标题后也不能回忆起故事情节来。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描绘故事的语言和故事本身一样伟大。
语言,我是说精巧的修辞,语句的节奏和段落组织。在各作者神奇的笔下,语言能迸发出强大能量。比方说,《飞毯》是为读者描绘似水流年的一篇短文,推荐《飞毯》的作家丹尼尔•奥罗斯科评论道:“(这种故事)很难写好,因为它们容易陷入多愁善感的境地——那是一种过度抒发的情感,也就是说,让人觉得造作而虚假。......《飞毯》读起来就像一则回忆录。主人公的叙述包含了他对孩提时期的记忆,用带有感情色彩的细节召唤出童年的一整个夏天。”而后,他解释了如何写好记忆细节的语言技巧,也就有了上面推荐语录“......切勿多说,展示即可”那一段。
这本书集合的各短篇小说品质一流,且各篇背后也有解说与评论,所以不同担心看不懂,需要关心的反倒是当语言的能量一股脑涌入大脑时, 脑海里以往看过的短篇的形象可能会在它们的冲撞下变得支离破碎。
《瓦尔登湖》
标签
// 去年就想推荐了,今年看了新的译版,这本装帧漂亮,读起来都更舒服,推荐入手。
金钱,权力,名声,地位... 你认为抛弃这一切,难吗?也许对深陷世俗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简直无法回答。但对梭罗而言,这甚至不能被当作问题发问。
梭罗提倡人们用一种朴素的、精神充实的状态去生活,以度过每一个昼夜的更替。他也身体力行,孤身一人走进瓦尔登湖边的丛林,用借来的一柄斧子,打造住所,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梭罗在此开荒种植、游玩探索、读书写作,将在此居住的两年多时光中的种种思考,浓缩为《瓦尔登湖》这本哲思气质浓郁的散文集。两年来,没有友邻作伴,有的只是来房间门口觅食的麻雀和进屋与主人捉迷藏的野鼠,但梭罗一点儿也不孤独。他拥有几乎所有现代人没有的勇气,自由选择生活的勇气,只面对生活的“衣食住”这种基本事实,从自然中学习灵性。最终,他也学成了,专属于梭罗的自由——人没必要在游行和典礼中结队前行,而应随着自然的律动呼吸——这是与宇宙心脉相通的狂欢。
《瓦尔登湖》是一本伟大的书。
《大雪将至》
标签
也许在我漫长的生命里并没有出现什么要加害于我的东西,所以我不大欣赏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种激情澎湃的句子。相反,我喜欢《大雪将至》中主角艾格尔的坚韧气质。小说寥寥几万字,描绘了艾格儿从出生到死亡七十来年的经历。他是私生子,在亲戚家刻薄的环境中长大,还因殴打瘸了一条腿。人生何其漫长,每一年你都在长大,但每一年你都在失去点什么。自艾格尔从亲戚家出逃后,他经历雪崩,痛失妻子;战争,目睹好友的死亡。所有生命的馈赠终究还是要从他手中夺回去。
“但是他一直活着”,作者写道。这种坚韧气质并不是众所周知的英雄气概,反而是一种白开水味,没有威士忌配菜的,平淡无奇的继续。艾格尔用瘸了的腿继续行走,他非常慢,慢到能看清生活的真相,看透自己的死亡,但他依旧挺直腰板,从容前行。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漫长的死亡。我们从死亡的山底出发,一步步向上攀爬,途经山腰,饱览风景,但也不能停下,直到接近山巅,迎接风雪。山顶倒是没有闪电和雷鸣,只是大雪迟早会没过头顶。那时候,我们会愤怒着、咆哮着,向神索取曾经被剥夺的一切,还是安然长眠呢?作者为艾格儿做出回答:“他的生命里现在没有任何人了,但是他有他所需要的一切,这就够了”。
《大教堂与集市》
标签
前阵子找工作的时候,HR 曾问我,“日常开发也许是非常枯燥和繁琐的,没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给你研究,你怎么去面对这种情况呢?”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所有代码细节的背后,都有更深的细节可供挖掘。我不愁日常工作枯燥无味,因为我总能用玩的心态去发现及解决新的问题”。之后,我的同事评价我说:“是个能自己创造需求的人”(其实就是找出并解决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看过的作品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自己的观念,从而影响行为。回顾《大教堂与集市》时,我发现“黑客的态度”居然深刻地指导了我现阶段的学习与工作。虽不说观念到底是正确与否,但这种给自己带来改变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想体验的朋友,“此书完全值得一试”。
《八百万种死法》
标签
每当我向别人推荐这本书时,都会附带一句:“《八百万种死法》并不是真的讲了八百万种死法”。其实故事描述的只是主角在有八百万种死法可能性的城市里破案的经历。案发城市浸泡在荒诞中,和酒精、妓女、谋杀案一起,发酵,把惊险的破案经历酿出了独有的风味。
读起来颇有《仿生人》的味道,但限于水平,我讲不清楚其中的联系到底是什么。
2019 荐书
2019 是无情的一年,所有事情都背叛了我的想象。能力所限,我总觉得能把握住的事情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我狭隘的世界里,能随心所欲地阅读成为了一种相当慰藉的温暖存在。
我通常会一股脑看一堆话题相关的资料,比如,年末我看了几部关于量子物理方面的科普,甚是喜欢,所以额外找来一些纪录片看。不过,看得多并没有记得多。和常人相比,我感觉自己的记忆非常不可靠。充斥我的大脑的记忆,是混沌的,且极易被篡改。
好在,我鲜有回想与总结的习惯,“真相”对我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另外,“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所以原本我想写一篇年终总结之类的东西,想一想之后还是放弃了。在此,就用推荐十本书象征性做个年末回顾吧。除了因为它们本身精彩,想推荐给其它人之外,这十本书贯穿了我整个 19 年的生活与思考,象征着我对 2019 最深刻的嗅觉与触觉,是我向过去寄出的一封信,是我整个狭隘世界的还原。
若无特别说明,书目按阅读时间编排。除去专业书籍和私人书目,剩下的是好读的作品。
《学习之道》
标签
就算脑科学研究得再透彻一些,透彻到足以指导学者们写出对大众而言更普适的学习方法指导书…只是哪怕再多“One Paper Book”的灵感可能都不及这本书给人的启发。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本小说,用自传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它摆脱了教条与传统的方法论,有血有肉,食之有味,所以能从缓缓流露的故事中体会作者到的思想。
这本书翻译为《学习之道》并不合理,直呼原名《The Art of Learning》才能彰显其哲思气质。作者并没有着力于指导读者使用他的方法论进行实践,其实书中也根本没有单独提到什么“方法论”。作者用流畅的故事叙述铺陈开的是他在生活过程中的思考,因为这种思考并不是直接的学习方法,只是一种第三人称的阐述,所以能从中体会一些作者的认知方法。作者希望你能从故事中领会他的认知观念,如序言所说:“忘记那些数字。去真正去掌握那些最能引起共鸣的信息,并将其彻底地融合,直至成为一体,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它”。
总之,阅读本书是一段灵感迸发的美妙旅程。
《黑客与画家》
标签
如果说小说是把观点隐藏在故事中,那杂文正好是反过来操作的:它直接披露观点,而故事往往只是副产品。多说一句,你必须相信我的是,尽管都是“讲道理”,鸡汤和杂文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负责跳过故事过程描绘结果,后者的结果是基于过程的预判(通常建立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
书的作者是一个极优秀的工程师,这种身份注定了他在某些观点上偏激,尤其相关技术方面。所以才铸成了《黑客与画家》这样一本充斥着个人意见的杂文集。人们谈论此书时往往针对书中那些看起来傲慢的、充满批评意味的观点大声反驳,比如有人评价道:“此书就是一本 Lisp 语言广告”,但他忽略的正是作者高瞻远瞩的预判,那才是体现作者逻辑合理、思想深刻的地方。如《设计者的品味》一文中说道,“设计是简单的、解决主要问题的、艰苦而具有启发性的...看似容易的再设计”,虽然作者对此做的说明都是基于个人的思考与想象,但其描述与当今流行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席克定律、泰思勒定律等普适原则不谋而合,此段堪称全书最佳。
从某种角度而言,能让你全身心投入,赞美、膜拜亦或批判的文章都是好文章(我是说杂文)。想来检验你对技术工作、对互联网是否一无所知的话,《黑客与画家》是一本极其经典,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标签
莫泊桑之所以为短篇小说之王,并不只因为他写过几乎所有人都在课本中读过的《羊脂球》或《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固然是一流作品——但他深厚的笔力其实隐藏在数目众多的作品集里。这本精选集,充分地把莫泊桑精巧的短篇布局能力展示出来。他的短篇情节巧妙,气氛合理,语言朴实,读来简单,也道理深刻,不让人觉得轻浮。
相比人人喜欢的欧亨利式的绝妙反转与夸张的幽默,莫泊桑在作品中展现的情节反转和幽默毫不逊色。除此之外,他平实的语言,给叙事带来丝毫不拖沓、不刻意的画面感,换言之,“气氛”。《散步》是整本中我最喜爱的一篇,虽然情节简单,但是他描绘出的气氛——关于渺小的绝望与存在的无意义等气氛。情绪混杂在气氛中由缩影瞬间炸裂开的那刹,我似乎和主角心意相通,并为之深深震颤。
他听见周围、头上、到处都响着一种混乱的、广阔的、继续不断的、由无数不同的声音组成的嘈杂声,这种低沉的嘈杂声,近处有,远处也有,是生命的既广泛又巨大的悸动,是巴黎的呼吸,巴黎正像一个巨人似的呼吸着。
《散步》
这就是我心目中超一流的作品。所以看到豆瓣有人评论因情节简单把《月光》和《散步》等短篇看作水准欠佳,在此,我表示水准欠佳的一定不是作品......
更多具体的细节就不剧透了。总而言之,莫泊桑的许多短篇好读且好看。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标签
说起王小波,不得不先提连岳。有人曾强烈推荐我看连岳的文章,所以我看过不少他的随笔。其实并不是出于喜欢,而是想找到不喜欢的理由。理由一直没找到,直到今年看完这本文集。
且说连岳,他的思想很前卫;文笔流畅,行文引经据典,议论扎实。这种行文风格大可在小波的笔下找到踪影。(在连岳的《予人慧命者的王小波》一文中,有其崇拜小波直至魔怔的描写:“对我来说,王小波的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模仿他,他的文风、他的思维,然后到处推销他,就像被鬼上了身。”)然而王小波的文笔再好模仿,有一点连岳没有——说真话与讽刺。连岳能写:“生活与投资的核心是乐观一点,勤奋一点,长长本事,相信自己能够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行了。”;而王小波能写“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前者的政治正确太过乏味,而后者却能极大地引起我的共鸣。
政治正确是什么?读连岳的文章,你会发现尽管他的观点标新立异的,但是其内在,无时无刻不在“维护读者的利益”,也就是在“宠着”读者,没有“真话”,以至于你不能大声反驳他。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一种“不能证伪”的观点,不算科学,也不算智慧,并不值得稀罕。
好了,多说无益,和我一起来看王小波吧,体会纯正的小波派文笔和小波牌批评。只要你心里曾经住过一个追求智识、迷恋自由、浪漫与逻辑并存的有趣小孩,那小波的文字就能从你的灵魂里,生出一团火来。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标签
“这一生要永远读诗。寂寞的时候,念一首石川啄木。”,一首就够了,清澈的忧郁和细腻的敏感要是一股脑吃多的话,反而会索然无味。
石川啄木是个一生贫病交加,26 岁就早早殒命的诗人。读他的诗,会发现这种东西真是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写出来;也会在译者注中看到,在活着糊涂且开心与痛苦并清醒之间,石川啄木多次作出的抉择。
我推荐你在床头放一本,以便不时翻阅一下,重温体会之精妙。
在灯光底下, 把冻了的墨水瓶用火烘着, 眼泪流下来了。
2019 下期预告
如果不鸽的话:
- 罗生门
- 日本未来时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怦然心动
- 瓦尔登湖
注:已鸽(2020年8月5日 01点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