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ts
视觉错觉
视觉错觉
形成原理
神经科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更像一层滤网,而不是探照灯。视觉(包括其它知觉)的形成并不是因为人被动的接受信息(感觉),而是外界信息传入后,脑内负责记忆、情感的神经网络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解释中来。这也就意味着眼睛看到事物其实包含了两个阶段:一是物体发射或反射出的光进入眼睛,在视网膜上成像;二是光信号被视网膜上的细胞捕捉后,经由视觉神经网络传入大脑,大脑再对这些信号进行判断和解读1。
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眼睛对样本做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与心理因素。
贡布里希
物理性错视:色彩的膨胀感、进退感、冷暖感、轻重感。
由于眼球的上、下运动比左、右运动困难,因而容易疲倦 ;因为疲倦 ,也就觉得上下的距离要比左右的更长了。
- 将两条长短相等的直线垂直摆放,垂线要比水平线略显得略长。
- 徒手画个正方形,是个横向扁长的长方形;标准的正方形倒是看起来竖向扁长。
神经信号的传递并不是像机械电路般“一电到底”:信号在神经细胞传递是依靠生物电,但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则需要依靠物理系统的突触结构。突出结构间产生的物质并不一定会被即刻销毁,所以兴奋的神经网络会产生痕迹效应,也就导致了视觉残像。同时,因为神经细胞兴奋会引起“疲劳”,所以对响应的色彩敏感度也会降低,这导致了补色残像的发生。
错觉的分类:
- 角度或方向的错视
- 分割的错视
- 对比的错视
- 垂直水平的错视
- 上方距离过大错视
- 反转性实体错视
错视图形的作用可以总结为: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增强画面趣味性,增强画面空间想象;其表现手法则大致可分为:图底反转、矛盾空间、图形同构2。
人们在观察一个图形时,我们的视知觉往往会把包围且封闭的部分归结为图,而把未包围的部分看成底,部分情况下也有把大面积的部分看为底,积的部分看为图3。
矛盾空间的形成原因是图案违反了现实的透视原理。
同构图形即将事物转化成一种新的形象。